2015/12/07

用不同角度看秦始皇

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一書內,作者有提出一些獨特的見解,值得去思辨,沒有對與錯,但可培養思辨之能力。

用最佳案例分析來審視歷史

歷史,在古代是歷代王候將相的最佳案例分析教材。古人念歷史,是將史書的某件事看到一半後放下,開始假想自己是那件事中的帝王或臣子,針對該事件做周延的思考並決策。接著再續看史書,看看那件事件的主人翁後來所做的決策,是否與我相同?他們的成敗又如何?根據史書中該事件的成敗,個人再來檢討自己思考是否周延?自己決策是否如主人翁般的明智(或愚蠢)?

智慧化功大法
讀書最重要的,就是要拿書中的道理和自己的生命歷程不斷相互印證,不斷去思索如何運用前人的智慧在自己的生活中,最後將書上的道理與自己的生命融合為一,讓古人的智慧為己所用。

絕對的先
什麼是[先]?如果一切都在不確定之中,那不過就是[相對的先]。一定能比人家早才叫做[絕對的先],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出乎對方的意料之外,就是[絕對的先]。
如何設計[絕對的先]環境,就需要用到[奇正之用]。我們必須先用[正]來準備,準備到不能再準備,計算到不能再計算,確保自己的不敗,接下來就要出[奇],唯有出奇才能致勝。
歷史就是講[時]與[變]的學問,萬事都有時機,你必須要在最適合的時機做最適合的事情。時機不到,你只能忍耐。如果不能忍耐,過早曝露你的意圖,敵人就防備你,你什麼事都做不成。

讀書層次
讀書的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叫做[誦書],要能夠背誦書中的內容。第二個層次叫做[讀書],[抽譯其義蘊至於無窮]叫做[讀],也就是能夠分析、歸納書中的道理才叫做讀書。第三個層次叫做[念書],念不能用嘴唸,而是把書中的道理,時時刻刻放在自己的心中去實踐它,也就是[念茲在茲]的念。

英雄有用武之地
社會不外乎就是[需要]和[有用],人家需要而你有用,人家自然會重用你;你有用,可是人家不需要,那就是白搭,英雄無用武之地。

有目標就能忍到底
秦始皇能夠成功,是因為他在統一天下之前,無時無刻地不把統一天下這個目標放在最優先的地位,她每一刻都把自己的理智放在感情之上。

看兩端知其人
要看一個人,要觀察一個人的本質,最重要的就是看其兩端:看他得志之後事什麼樣子,會做些什麼事?看他失意時又是什麼樣子,會做些什麼事?

脫離舒適圈,勇於改變
人跟人之間的差別往往不在於遇到不同的問題,而在於面對問題的態度。通常決定你一生成敗的,有兩種不同的態度: 第一種是面對現實,改變自己,去解決問題。 第二種是掩耳盜鈴,設想別人的評價都不正確、都是偏見、都不懷好意,因為各式各樣的目的故意汙衊扭曲自己。其實自己做得很成功,都是別人不對,你沒有錯。案歷史上來看,大部分的人通常會選第二條路。越聰明的人越會自欺,因為他不能忍受自己不像自己那麼聰明,更容易選第二條路。

歷史三功用
歷史學的三個功用:1.啟發智慧: 歷史學是研究時與變的學問,因此歷史學是啟發時與變的智慧。 2.教人擁有[審時度勢]的智慧,[時]就是我們所處的環境,藉由古人的智慧來啟發自己[先時]、[治時]的智慧,最起碼要因時制宜,一定要避免去作違時的事。[時]雖多變,確有其內在的連續性,不會亂變,這種[時]發展的方向,叫做[勢]。得知大勢所趨,方能事半功倍,若逆勢而行,縱使個人聰明,力量再大可以得益於一時,終究還是會被歷史所打敗。 3.感動人心。要改變世界,只能從改變人心開始。要成就大事業,也一定要了解人性、掌握人性。只有人心變了,世界才能改變。

Norman朱相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