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5

親身實踐的有效時間管理方法

上過幾次的時間管理課程、看過不少時間管理的文章、也曾經在台上分享過時間管理的方法。無論是吸收或釋放都需經過練習來轉化、來精實內涵。只有學是不夠的,唯有習才能內化,而且要不斷地複習及練習才能產生效果。

不論是第幾代的時間管理,只是觀念的演進,做法的調整。在自己的練習經驗中,發覺幾項影響我最大:

1.要事為先 (First thing first):
這裡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什麼事要事? 有沒有判斷準則?
我自己的判斷原則是:

  1. 第一,跟自己的價值觀吻合的事。  
  2. 第二是跟自己的目標有關的事,這又牽涉到目標管理層面,所以人一定要懷抱希望,要有短、中、長期目標。
  3. 未來會產生效益的事。
另外,一個問題是重要又緊急的事先做,還是重要不緊急的事先做?
從直觀面來看,當然是先做重要又緊急的事先做,然後才是重要不緊急的事。但若要事為先原則執行的好,每日有重要又緊急的事應該少於20%,因為緊急又重要的事通常是重要不緊急的事拖延造成的。所以建議重要不緊急的事,要納入日常的管理上,要有"今天不做,未來會後悔"的決心,每天從這些大青蛙(重要事)先吃。

2.工作任務規劃
這是一個小動作,所花的時間也不多,但是確能產生大功效,兼具回顧與展望的功效。建議每天在睡前花個10分鐘,回顧一下今天做了那些事並排定明日的工作事項;隔日早上將任務再重新檢視排列,然後就依順序執行落實。
雲端時代,建議找一些雲端工具來做任務規劃,例如google calendar、evernote、手機APP等,做好個設備同步,讓你能不受工具、環境限制馬上能執行、調整與改善。
這個習慣帶給我最大的效益是知道當日該做那些事、那些事一定要完成,心理上就會很穩定,所以執行效率就高,時間就會多出很多,不再會有"我很忙"的藉口。

3.  兩個有用的小技巧

  • 15分鐘內可完成的事馬上做: 人腦記不住太多的事,所以臨時想到或遇到一些事,若判斷15分內可完成,例如打電話、找資料等,就馬上做,怎樣會改善拖延的習慣。
  • 分段睡眠: 有好的休息才有好的工作效率,每個人需要的睡眠時間長短不一,時段也因習慣不同,但若能分段睡眠,每次精神好,效率就佳,時間就省一點。這點是我以往從基隆開到屏東拜訪客戶時,發覺先到休息站休息15~20分鐘後再上路比疲倦硬開還快還安全,真是利己又利人。
時間管理無論是何方法,重要的是找到合適自己的方式,而要找到就是一個不斷練習調整的過程,當你發現效能提升時,就表示已經內化了。

1 則留言:

  1. 請問大師~那不重要,但緊急的事,何時做?
    例如:陪老婆聊天????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