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1

學問ORID閱讀心得(1): 起心動念

上次上內部講師訓練班時,羅老師有分享看書是最好的系統化學習,完全比上網學習還有效率、還有成果(參閱:企業內部講授人員訓練班上課筆記(01) 總論:講師的四大階段)。他也提到要如何看一本書,看完書後要知道那些事項,再此把它列出來:

  1. 分類架構。
  2. 名言佳句。
  3. 經典故事。
  4. 重要數據。
  5. 特殊觀念。
這是看完一本書後,需要學到的事項,我要在這些事項後,再加上自己的感受,要記載自己的Take Away,至少要表達自己的三個以上的感想、收穫。
想到目前的台灣環境,學生問問題的能力薄弱,但未來的領導者卻是要善於問問題,問對問題,解決方案才會正確。所以說太多,不如親身去做,就從書櫃裡挑了這一本書:[學問ORID]當為練習的開始,期許未來我的部落格有更多的書本筆記,將閱讀一本書的起心動念、名言佳句、特殊觀念到自己的感受(Take Away)詳盡記錄。

名言佳句:(序到引言部分)
就成人學習而言,學習者對多數主題都有自己的經驗與觀點,除了主觀意識較強外,他們喜歡充分投入在學習的過程中,透過互動中找出自己的想法與觀點,在學習成效上遠比講義重點來得重要。

ORID[焦點討論法]清晰的思維分類,用[事實]、[感受]、[詮釋]、[決定]四個面向,輕輕鬆鬆就把眾人凌亂的思維,像趕羊般溫柔的歸位。

引導是幫一個團體從現況的A點帶領到理想的B點。

學[問]本身,也是學思考的流程與架構。

ORID緣起於牧師馬修(Joseph MAthews)幫助二次世界大戰的人們從內在處理發生在它們生命中的事件,發現了透過藝術欣賞的方法有用,開始運用此方法創造討論的形式,針對不同的藝術形式進行實驗,演變發展而成。

齊克果(Kierkegaard):[自我就是一連串的關係與覺察。]

作者特殊觀念:
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對領導的反思書:[一個社會一旦失去對話的能力,就只會剩下各種不協調的聲音彼此較勁,互辯輸贏,不僅彼此的交流無法深入,也找不出超越本位看法與私利的深層意義。這時候似乎可提出合理的質疑:是否因為我們喪失了與彼此對話的能力,而無法從更大的生命共同體的角度一起思考,導致了我們現今面對種種的深層問題、陷入僵局,與喪失對彼此的尊重與關心。]
Norman Take Away感想:這讓我想起目前台灣的政治環境,希望公民意識的抬頭,能夠促進更多的對話與彼此關心。

任何與藝術的對話就啟動了一種三方對話─由藝術品、藝術家、和觀賞者進行的對話。藝術和聆聽一樣,你必須努力,才能從藝術作品或對話中創造它對你的意義。

朱相湶Norman 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