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之妙就在于只“管頭管腳”,而不是“從頭管到腳”。
習慣于相信自己,放心不下他人,經常不禮貌地干預別人的工作過程,這可能是管理者的通病。問題是,這個病會形成壹個怪圈:上司喜歡從頭管到腳,越管越變得事必躬親,獨斷專行,疑神疑鬼;同時,部下就越來越束手束腳,養成依賴、從衆和封閉的習慣,把最爲寶貴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丟得壹幹二淨。時間長了,企業就會得弱智病。管理大師德魯克說,注重管理行爲的結果而不是監控行爲,讓管理進入壹個自我控制的管理狀態。爲了進入這種狀態,管理者應該管好“頭”和“腳”。
我想,“管頭”最重要的是解決“做什麽”和“誰來做”的問題:
做什麽 ?管理者應該清晰地描繪企業的未來,聚焦戰略路線,把“做什麽”這個問題想清楚,並透徹地講給部下,給他們指出極其明朗的方向。
誰來做?
通用電氣公司用6年時間來選壹位CEO,可見選人之重要。在“誰來做”的問題上,壹定要養成對事不對人的思維習慣,重誠信,重結果。當不良結果已經出現,即使是那些長期在公司忠誠服務的人員,壹旦他不再適合原來的崗位,在兼顧到企業“良心”的同時,必須堅決予以調換。
而所謂“管腳”,要點有三:
資源到位美國微軟公司項目開發效率很高,其原因之壹就是給項目小組配置充分的工作資源,包括資金、人員、工具等。這是因爲,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管理企業不是做官,而是做事。身爲管理者,必須給部下創造壹個寬鬆、信任並能獲得強有力支持的工作環境。合適的人到合適的地方去做事,同時獲得合適的空間和資源,這樣,員工的潛能自然就會迸發出來。
教練角色。
教練是不能上場的,只能在場下作指導。企業管理者的角色就像教練壹樣,應該多壹些組織、輔導、制衡,而不是老想著自己上場。可是在日常的管理實踐中,壹旦面對緊張階段或者棘手問題,管理者往往會不放心部下的辦事能力,把自己陷入到繁瑣的事務中去,甚至把事情搞得更糟。殊不知,越是有問題,越應該放手讓部下去做他該做的事,越是要讓他按自己的方式去實踐。錯了,讓他去體會;對了,也讓他去感悟。難事和錯事往往最能造就人才。
注重結果。
工作結果是衡量成敗的唯壹標准。就如同進行越野比賽,只要把起點、終點和比賽路徑確定下來,每個人都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去拼。至于誰快誰慢,爲什麽快,爲什麽慢,自然會看得清清楚楚。
比如,美國高科技公司采取彈性工作時間:不規定員工上午幹什麽,下午幹什麽,對于特定的任務,只是給定壹個完成期限,具體的過程就由員工自己來安排,最終以結果來衡量工作業績。公司給予員工足夠空間,員工則回報公司極大的努力,形成壹種良性循環。由此可見,把實現結果的過程交給部下,又用過程的結果來衡量部下,實在是壹種很有效的管理方法。
領導管得少,才能管得好。
來源:《经理内参》: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圖片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