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可說故事?
故事是讓觀眾改變、起而行動的催化劑,所以演講時的每一部分包刮開場、正文、結尾,都是說故事的機會。
該說什麼故事?
理想上是自己親身經歷或目睹的故事,除非別人的故事實在太精彩,可以為生冷的數據添加生氣。
講故事時,不要老王賣瓜自賣自誇,要讓自己中性一點。你可以擔任領導的角色,但不能表現得比觀眾優越;你可以在自身或他人的故事中將別人塑造成英雄,你就會被襯托的像個平凡人;你可以分享自身的失敗、挫折與缺點,借此拉近與台下的距離。
確立故事演說結構
你有了要說的故事雛型後,接下來要確立演講的結構。不敗的做法是先介紹人物出場替他們套入一個情感糾葛的衝突,最後再來個結局。這樣就是一個典型完整的英雄故事。
有血有肉的真正角色是故事精彩的保證。描繪清楚角色(人物最佳)的特質,幫觀眾建立連結,邀請觀眾進入你的故事,讓她們親身感受角色的心路歷程與掙扎。
每個角色都應該被賦與獨特的個性,包括你眼中的她們(外姿、型態),你聽到的她們(說話聲音、語調、口氣),你感受到的她們(個性、好惡)等。
故事的結局不是好就是壞,不要卡在中間,好的結局可以[正增強],壞的適合用來當教訓。長期而言,用誇的一定比用罵的有效,推薦給觀眾糖吃。
故事該有的樣貌
故事要經得起觀眾的思索與琢磨才是好故事,重點在於不要過度用結局評價一切,觀眾才會去思考過程中的可能性。故事就是故事,不用刻意客觀,精彩的故事往往很主觀。你必須在故事中展現出自己的情緒與個性,而要這麼做就不可能畏畏縮縮隱藏自己。偶爾你也可以嘗試用不同人的觀點去講述同一件事,這也是個滿有趣的方法。
樂觀正向的故事遠比悲觀負面的故事來得有效果,不用怕氣氛不對就不敢在故事裡表現樂觀。
情緒安排
有心的話你甚至可以先規劃好故事過程中的情緒高低,穿插各種感官來描述有血有肉的人物與真實發生的對話,來達成[介紹,不如拍照]的技巧。
如下圖所示,隨著故事的主人翁從失敗到成功,從悲傷到幸福,現場的感受也剛好由低盪到高潮。主角得通過各關卡才能抵達目的地,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過程中的個難關要對應主角的種行動或項策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