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30

TED Talk 18分鐘的祕密#8:口條及幽默感

摘自:TED Talk 18分鐘的祕密(how to deliver a TED Talk:scerets of the world's most inspiring presentation) 演說的設計與執行部 第九、十章

平日的對話就是一場小型的演講,所以你有很多機會可以練習。不過平時的對話就像是一把雙面刃,若你平時的聊天習慣不好,這些缺點上了台也就會被放大。所幸只要稍加練習,你台上台下的表達都可以進步。

TED講者傾向營造一種一對一跟人聊天的感覺,為了做到這一點,講者得用原本的正常聲音說話,要誠摯、熱情、謙遜。句子應該短而完整,用語要日常,咬字要清晰,術語能免則免。熱情加上好奇心,就會有感染力。而所為謙遜,指的是用引導的語氣與台下分享,而不是以專家之姿給人上課。
Steve Jobs 賈伯斯史丹佛大學演講「求知若渴、虛懷若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qmW0ax08B8

一般人演講與說話都有的問題是贅字太多,例如嗯、所以、你知道等。贅字讓觀眾覺得演講不確定、不專業、甚至不夠成熟穩重。解決之道為「說一下、停一下」,用暫停來取代虛詞,暫停可以集中台下的注意力,也是持續發送訊息間的喘息。

學習用暫停來取代虛詞之後,再來就得在聲音上求變化來提升觀重的吸引力,而首先要學的試調整音量。調整好你的呼吸,讓聲音傳出去,讓後排的人可以聽清楚為目標。接著改變講話的速度,可以由慢而快,慢慢把句子縮短來哄抬現場氣氛,也可以改變說話的節奏或抑揚頓挫增加張力及戲劇性。

口語表達不只限於舌頭、聲帶與文字,善用其他五官的細節也很重要,包含眼睛看的、聲音、味道都可以納入演講的內容。
擅用神奇字眼「你」去稱呼台下的觀眾,避免用複數的稱謂像是[你們]。

幽默感
幽默始於爆點,爆點總是出現在最後,身為人,我們會對挑戰直覺或與正常感覺相左的事件轉折產生反應。

自我解嘲,也就是開自己的玩笑,是很容易做到又很有效的方法。誇大實事是引人發笑的一個辦法,一種是將正常的人物放到誇張的環境,另外一種是將誇張的人物放到正常的環境。

演講時不是只能講,還可以演。有許多動手不動口的技巧可以讓台上台下笑成一片。幽默感最好穿插在故事裡,加上講者表情搭配情節中的角色對話,再加上肢體動作,就會產生化龍點睛的效果。用對話包裝笑話,見好不收,終極目標是一分鐘一笑話。

幽默的禁忌,除了要避免踩別人的痛處,將歡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外,也要避免二手笑話。

2014/12/29

TED Talk 18分鐘的祕密#7:故事怎麼說

摘自:TED Talk 18分鐘的祕密(how to deliver a TED Talk:scerets of the world's most inspiring presentation) 第八章

何時可說故事?
故事是讓觀眾改變、起而行動的催化劑,所以演講時的每一部分包刮開場、正文、結尾,都是說故事的機會。

該說什麼故事?
理想上是自己親身經歷或目睹的故事,除非別人的故事實在太精彩,可以為生冷的數據添加生氣。
講故事時,不要老王賣瓜自賣自誇,要讓自己中性一點。你可以擔任領導的角色,但不能表現得比觀眾優越;你可以在自身或他人的故事中將別人塑造成英雄,你就會被襯托的像個平凡人;你可以分享自身的失敗、挫折與缺點,借此拉近與台下的距離。

確立故事演說結構
你有了要說的故事雛型後,接下來要確立演講的結構。不敗的做法是先介紹人物出場替他們套入一個情感糾葛的衝突,最後再來個結局。這樣就是一個典型完整的英雄故事。
有血有肉的真正角色是故事精彩的保證。描繪清楚角色(人物最佳)的特質,幫觀眾建立連結,邀請觀眾進入你的故事,讓她們親身感受角色的心路歷程與掙扎。
每個角色都應該被賦與獨特的個性,包括你眼中的她們(外姿、型態),你聽到的她們(說話聲音、語調、口氣),你感受到的她們(個性、好惡)等。
故事的結局不是好就是壞,不要卡在中間,好的結局可以[正增強],壞的適合用來當教訓。長期而言,用誇的一定比用罵的有效,推薦給觀眾糖吃。

故事該有的樣貌
故事要經得起觀眾的思索與琢磨才是好故事,重點在於不要過度用結局評價一切,觀眾才會去思考過程中的可能性。故事就是故事,不用刻意客觀,精彩的故事往往很主觀。你必須在故事中展現出自己的情緒與個性,而要這麼做就不可能畏畏縮縮隱藏自己。偶爾你也可以嘗試用不同人的觀點去講述同一件事,這也是個滿有趣的方法。
樂觀正向的故事遠比悲觀負面的故事來得有效果,不用怕氣氛不對就不敢在故事裡表現樂觀。

情緒安排
有心的話你甚至可以先規劃好故事過程中的情緒高低,穿插各種感官來描述有血有肉的人物與真實發生的對話,來達成[介紹,不如拍照]的技巧。
如下圖所示,隨著故事的主人翁從失敗到成功,從悲傷到幸福,現場的感受也剛好由低盪到高潮。主角得通過各關卡才能抵達目的地,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過程中的個難關要對應主角的種行動或項策略。

2014/12/28

如何用減法創新

你或你的家人或朋友有戴隱形眼鏡嗎?
你用過ATM提款嗎?
你買過濃縮食品罐頭嗎?

這些生活中許多常見產品或服務其實都是通過減法策略得來的,就如隱形眼鏡就是將邊框去掉,濃縮湯縮小體積、讓保存期更長。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而已,而有些設置締造者也沒有意識到。

運用減法策略創新的五步驟:

step 1:列舉產品或服務的內部組成部分。

step 2:選擇一個基礎部分並想像將它刪除。基礎部分既非核心成分,又非次要成分,它屬於中間地帶。刪除的方式有兩種:部分
   A.完全刪除。把這個基礎部分從產品中徹底刪除。
   B.部分刪除。把這個基礎部分中的某個特性或功能刪除。

Step 3:想像刪除後的結果。

Step 4:考慮以下問題:
   A.刪除以後這個產品有那些好處?
   B.滿足什麼樣的市場需求?
   C.有何價值?
   D.那些顧客需要這樣的產品?
   E.顧客為什麼覺得它有價值?
   F.在解決具體問題時。它如何發揮作用?

 在認真考慮這些問題後,試著以"框架內"(不包含刪除部分)詢找一個替代物。然後考慮調整後的產品有何好處?滿足什麼樣的市場需求?

Step 5:考慮可行性。

例子:
1.聯合利華的衣物清新劑:
洗衣液的基本部份有三:活性成分(洗滌液)、香精及黏著劑。去掉洗滌液,不以清潔為目的,以衣物煥然一新又不造成衣物的磨損或掉色為目的。

2.僅能隨機播放的iPod

PS.若需雜誌j完整內文pdf檔,請來信索取。
摘自雜誌:销售与管理2014年6月_少即是多-框架內創新的減法策略
 知識傳播俠 Norman 朱相湶

2014/12/26

TED Talk 18分鐘的祕密#6:演講正文與結論
摘自:TED Talk 18分鐘的祕密(how to deliver a TED Talk:scerets of the world's most inspiring presentation) 第六、七章

演講就跟建築一樣,新手講者首先要學習建立的就是地基與樑柱,而演講的地基與樑柱不脫件事:預告、正題、呼應。演說有結構雖然重要,但也不要太正經八百,要更上一層樓就要在起承轉合間添加風趣充做潤滑劑,撩起聽眾的興趣,讓觀眾聽下去。

正文:用哪一種架構並不是重點,重點是要有架構。
進入演講的正文,你就必須對觀眾有所交待。通常開場負責的是「什麼」,正文負責的是「為何」跟「如何」。

不論你的講題有多長,強烈建議你把正文分成三部分,然後每一部分負責一部分細節,至於細節要多細,就看你有分鐘還是分鐘可講。分成部分的好處是你永遠知道自己人在哪,講到哪 · 觀眾也不會被你搞得暈頭轉向。最常用也最好用的種結構分別是「成案、辦案、結案」、「前因後果」與「理念闡述」。

結構一:成案、辦案、結案
成案:用比較中性的口氣描述一個情境或狀況,說明事件的。 
辦案:讓觀眾知道這世界有什麼不對或不夠好的地方來引起觀眾的共鳴,而這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可以是危機也可以是轉機。
結案:第提出方案來解決第部分所提到的問題或麻煩,直到把危機變成轉機。
Daniel Pink:叫人意想不到的激勵科學

結構二:前因後果
按照時間順序交代[前因後果]。
奈及利亞作家Chimamanda Adichie:單一故事的危險性

結構三:理念闡述
如果時間較短的演講,就可以考慮使用「理念闡述」的架構,使用這種架構時,理念的順序往往可以調換,也比較會有充足的時間列舉論點與實例。
聖約翰集團創辦人Richard St. John-8 secrets of success

保持成功的秘訣:
1.熱愛從事的工作 (passion)
2. 努力 (work)
3. 專注 (focus)
4. 督促自我 (push)
5. 發想新點子 (ideas)
6. 追求進步 (improving)
7. 服務他人 (serve)
8. 堅持 (persist)
1.創意能力 (creative skills)
2. 管理能力 (management skills)
3. 電腦技能 (computer skills)
4. 人際關係 (people skills)
5. 分析能力 (analytical skills)
6. 專業技能 (technical skills)

不論你選擇哪一種架構,好的演講有個共通點,就是在每一段裡頭都取得左右腦的平衡,理性的事實要搭配感性的故事。

故事或活動可以刺激管理情緒的右腦,資訊、策略、訣竅與技巧可以說服左腦,兩邊都照顧到你就可以「改變想法、促成行動。你講著講著眾就會跟著你歷經情緒的高低起伏,準備好資訊與道理,就會看見人性自然流露出的質疑與好奇。

演講中的每一個段落,你都要提出問題,讓觀眾內心裡反思自己的生活。透過問題,你可以把單向的演講提升成為雙向的對話,觀眾的回答可以在心裡,也可以表達在肢體語言上。

做結論
你的演講是為了推動改變。設身處地問問自己,觀眾有沒有理由來抗拒你的訴求。而結論是講者「改變想法,促成行動」的最後機會,要完成這目標,
1.你必須創造出一種急迫性。
可以使用短句,並在聲音中加入熱情。

2.跟演講的主題呼應。
結論中的每個環節都必須跟演講的主題呼應,你的目標必頃是強化覲眾的「收獲」,也就是演講中的[為何]。改變不容易,也因為如此你必須在結論中提供觀眾一個簡單的第一步,讓他們今天立刻可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必要的話,你甚至可以打出「恐嚇牌」,說點像是「今天不做,明天就會… 」的句子。

TED做結論的方法
結論不要只是短短乾乾地好像在念稿,也不能忍不住又加入新東西。
  • 「前後呼應」是講者用過最多的一種結尾。把開場說過的小故事感人、統計數據(用來驚人)或問題(用來激人),拿出來再複習一次。Sir Ken Robinson:學校扼殺了創意嗎?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pspZICNJ3I
  • 講另外一個故事來帶給人希望或勇氣。Brene Brown:脆弱的力量(The power of vulnerabilit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pG6JhOHMmc
  • 用直接的問題要觀眾起而行。例如搬出口號,先說出前半段,然後示意觀眾接下半段,就像歌手開演唱會那樣。

記住,演講過程中一定要不斷地穿插故事與事實。其中故事比事實重要,因為說到底,想要改變是出於感性的衝動,而非理性的邏輯。

2014/12/23

TED Talk 18分鐘的祕密#5:演講如何開場


摘自:TED Talk 18分鐘的祕密(how to deliver a TED Talk:scerets of the world's most inspiring presentation) 第五章

◎開場最重要的任務是要在不知不覺中讓觀眾覺得你的演講值得一聽。
請牢記演講開始的前10-20秒是觀眾注意力的高峰,接下來他們就會開始分心,所以你一定要把握演講開始的黃金20秒,讓觀眾覺得這場演講會讓他們受益良多,不注意聽將是自己的損失。

TED講者常用的三種開場方式
1.講者自己的小故事。
故事必須要是自己的親身經歷或個人觀察,裡面的大人物最好是別人而不是自己。故事一定要跟講題直接相關,故事必須要說的感性,感人,對話豐富,細節要多到讓觀眾也感受到身歷其境。有多少時間就說多少話,給多少細節。

2.驚人之語
「驚人之語」,這通常是靠驚人的數據;另外你也可以選擇強烈挑戰傳統智慧的個人意見,重點是你提出的觀點,必須在觀眾中掀起大大小小不同方向的情感漣漪

3.強而有力的問題
問問題建議多用[為什麼]與[怎麼做]兩種問句,因為人類有天生的好奇心,問[為什麼]可吸引住觀眾,然後等說完內容後,聽眾了解輪廓後,就想知道[怎麼做]來趨吉避凶。
在演講裡要擅用「你」這神奇字眼,這會讓聽者自省,讓觀眾開始想到自己和周遭的環境,將一個好問題變成超屌的問題。

特殊情況的開場
如果場內觀眾的情緒過於高亢或者過於低盪,這時候講者必須在正式起頭前再來一個小小的「開場的開場」,好導引觀眾進入適合聽講的狀態,然後用後面的演講將觀眾的情緒導向自己設想的方向。方法可以是講幽默笑話、沉默的十秒鐘後講出一句驚人之語,或是請觀眾設想自己身處某個特定的場合或環境。

開場的收尾。 
開場也需要一個小收尾,而這個收尾要以觀眾為中心取代以講者為中心,而技巧上則要善用[你]這個神奇字、好記的口訣及三這個數字。開場的尾聲要說清楚觀眾可以從你的演講中得到什麼,又多快可以得到。

例如「接下來的分鐘,我要分享幸福的三個祕訣」。這樣的開場是以講者而非觀眾為中心,沒辦法引發觀眾內心的共鳴。好的小結論應該讓觀眾在腦中浮出演講的架構,所以可以把開場白收尾改成[45分鐘之後各位走出這裡,你會多了三項法寶去追求幸福,我想分亨的是個開頭的字。」這樣的講法是以聽者為中心,觀眾會知道待會將獲得追求幸福的個法寶,他們的心態會從被動聆聽轉變成主動搜尋。

三個一組最容易讓人留下印象,例如三個步驟、三種主題、三項建議,三項策略、三個工具。 請不要立刻說出這幾項的內容,因為尋寶是觀眾的樂趣,不要剝奪觀眾的樂趣。 

有哪幾種壞的開場該避免 : 
不要引用別人的話開場,就算跟主題相關也有點老派。 
不要用笑話開場,原因同上。
不要用任何稍微有一點點會冒犯到觀眾的言語開場。 
不要用呆伯特(Dibett)的梗開場,像什麼「喔,要是我每次怎樣怎樣都可以賺塊錢的話 … 」。
不要用「謝謝大家」開場,要謝等演講最後再謝。
不要用「在我開始演講之前,首先我要怎樣怎樣」,因為第1個字出口你已經開始演講了。
不要「帶活動」 (除非準確呼應主題且不操弄觀眾)。

2014/12/22

從故事學職場成長(7):視網膜效應

[故事]

失斧疑鄰
  《列子·說符篇》裡有一則故事:一位農夫丟了自己的斧子,懷疑是鄰居的兒子所偷,於是看他走路的樣子、臉上的神色、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像是偷了自己的斧子一樣做賊心虛。後來農夫在自己家找了斧子,之後便不再懷疑鄰居的兒子偷了斧頭,怎麼看他都順眼。其實鄰居的兒子還是鄰居的兒子,說話、神色和舉動一點都沒有變,變化的只是看他的人的心態。

[分析]

上面這個農夫行為完全是視網膜效應(又叫心眼)做隧,定義是指我們眼裡看到的事物與心裡所想的東西往往密切相關。你想什麼,你就更容易看到相同的結果。我們心裡的想法,往往決定了我們看到的是什麼。
工作中,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往往不同,是因為每個人的各自需求、經歷不同,從而他看到的、聽到的就不一樣。例如,在開會時、在日常溝通及傳遞信息過程中,每個人掌握的信息都是不同的,這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掌握高效的溝通技巧並經常溝通就十分必要了。

TED Talk 18分鐘的祕密#4:介紹自己

摘自:TED Talk 18分鐘的祕密(how to deliver a TED Talk:scerets of the world's most inspiring presentation) 第四章&第五章

好的介紹會讓觀眾知道他們將從演講中有所得,就像讓他們聞到肉香,但又不把牛排端出來。 好的引薦應該要時時切中講者的內容、要時時從觀眾的角度去思考、要建立起講者的權威但又不流於將其神化。有效的引薦必須要有[斬節]和重點,也要能呼應講者今天登台的中心思想。

台下觀眾一坐幾個小時,投資的是他們寶貴的時間與精力,如果沒有得到適當的注意、肯定與好處,很多人是堅持不下去的。 

大部分時候,負責介紹的主持人跟講者並沒有淵源,這時候講者應該提供1~2鐘介紹資料給主持人參考,而這份資料的內容一樣要符合跟觀眾的切身利益有關、跟講題內容有關、把神化講者的成分降到最低。另外記得一定要找時間跟主持人一起把介紹詞演練過,確定長度與內容沒有問題。資料最後一個重點,那就是內容要跟你的演講有所呼應,講話的語氣也要相符。 

負責介紹的主持人(司儀)必須建立講者的可信度,但又不能天花亂墜。建立講者的權威可以得到聽眾的尊敬,但創造講者與聽眾的共鳴才能取得聽眾的信任,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搞笑的介紹應留給風趣的講者與講題。

2014/12/21

用人四策

摘自《青梅煮酒論領導》,趙玉平/著

領導的核心任務是選賢任能,那麼領導就不可避免地面臨一個巨大的挑戰,那就是如何才能讓人才滿意、把人才留住。這裡向大家推薦四個技巧:分槽合槽、高屋低屋、分餅畫餅、厚賞惜賞。

1.分槽合槽

話說有個老先生,養了兩匹千里馬,準備合適的時候出手賣個好價錢。所謂“人不得外財不富,馬不吃夜草不肥”,養馬必須要勤快,要每晚起來給馬喂草添膘。儘管老先生很勤快、很努力,但是他很快還是發現了問題,就這麼辛苦,幾個月下來,兩匹馬沒有長膘反而掉膘了。原因何在呢?有問題找專家,把“馬博士”請來了。“馬博士”來了一看就明白了,他告訴老先生,馬不好好吃東西,關鍵就是因為把兩匹千里馬養在一個馬厩裡,讓它們在一個槽裡吃東西。每次吃東西的時候,兩匹馬又踢又擠,你爭我搶,根本不能安心吃草料。解決方案就是把馬分開,為兩匹千里馬準備兩個食槽,讓它們分開吃。一試果然有效,兩匹馬很快就變得膘肥體壯。這就叫做“分槽餵馬”。

  分槽的精髓就是“不能安排兩個能人一起去做同一件事情”。兩個實力相當的人才就好比兩匹千里馬,在一起的時候即使不互相爭搶,也難免互相妒忌、互相攀比,難以專心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因此還不如分開。比如《水滸傳》中,宋江和盧俊義每次出兵的時候都是一個人領一支隊伍各擋一面,這就是典型的分槽策略。

  賣了馬之後,老先生決定養點省事的,晚上不用添草料就能上膘的,於是養了兩頭豬。但令他困惑的是小豬越來越挑食,而且不上膘。有問題找專家,把“豬博士”請來了。“豬博士”來了一看就樂了,他跟老先生講,哪有養豬還打隔斷分開養的啊,要讓豬上膘辦法很簡單,把兩個豬圈變一個,讓兩頭小豬在一個槽裡吃東西就可以了。道理其實很簡單,兩個小豬在一個槽裡吃食,有了爭搶,於是就會吃得更香。老先生一試,果然靈驗。

  把豬賣了以後,老先生想了,“馬博士”說分開好,“豬博士”說合起來好,那到底是分好還是合好呢?答案很清楚,要看對象。獨當一面的千里馬需要分槽餵養,各有所專,各負其責;而正在成長中、尚未成熟的小豬卻需要合槽,給它們一個競爭的平台,讓它們快速成長,等成熟後可以獨當一面了再分槽。這就是用人四策之一:“分槽合槽”。

2.高屋低屋

把豬賣了以後,老先生養了一群牛。由於春短,嫩草遲遲沒有發芽,過了節氣了,只能用隔年的乾草餵牛。牛吃得很少,眼見著要掉膘,先生很著急。有問題找專家,請來了“牛博士”。專家給出了一個建議,就是餵牛的時候不把草直接放在食槽裡,而是要放在屋頂上,讓牛伸著脖子才能吃到。王老漢回去一試果然靈驗。

  因此,當給下屬提供的回報很有限、一時又無法改善的時候,可以把門檻設得稍高一些,讓眾人付出的努力更多一些,使得這份回報更有挑戰性。這樣即使是不怎麼豐厚的回報,也能吸引眾人了。這就是“高屋喂草”的計策。

  老先生很得意,不過沒過幾天,他就犯了一個錯誤。嫩草很快長出來了,老先生打了些嫩草回來,這次他也像以前一樣把草放在屋頂上等著牛來吃,結果牛見了房上的嫩草可著了急,一群牛奮勇向前,一​​使勁,把房子給頂垮了。

  因此,當資源很豐富、回報有足夠吸引力的時候,就不要再增加過程的難度了,要允許下屬用自己的努力去獲得更多的回報,而不要故意地人為設置障礙。這就是用人四策之二:“高屋低屋”。

3.分餅畫餅

賣了牛,老先生覺得養牲畜太費勁了,於是種了一大片玉米。入秋的時候收玉米,家里人手不夠,就雇了一些幫工。有一天,家裡給幫工準備午飯的時候,發現面不夠了。10個人,卻只能烙出8張大餅,而平時都是一個人一張餅才夠吃的。眼下正是秋收的關鍵時刻,這要是把大家惹惱了可不得了。

  有問題找專家,急忙找來“餅博士”,餅博士不慌不忙地問老先生:“你家有紙嗎?趕緊在紙上畫幾張大餅,帶著一起去地裡給大家分。”老先生納悶了:這紙做的餅怎麼吃啊?

  於是餅博士道出其中的道理來。這些幫工可以分成三類。
  第一類是上了歲數的老同志,工作這麼多年,已經沒有什麼成長性了,這些人更在乎眼前所得,他們出過力、流過汗,最希望馬上拿到自己應得的那一份,對這樣的人,二話別說,直接把餅分給他們。

  第二類是新加入的年輕人,他們有機會、有未來、有時間,看重的是自己未來的成長和收穫,所以眼前少吃一口沒關係,要把紙餅掛起來給他們講未來,只要未來有足夠的吸引力,眼前少吃一口是可以接受的。

  第三類是團隊的中堅力量,他們經驗豐富,年富力強,渡過難關靠的就是這些人,對這些人,要帶著餅和他們一起去吃,同甘共苦、患難與共,他們吃什麼,你就吃什麼,他們吃多少,你就吃多少。分利益不能搞一刀切,要給老同志分餅,給年輕人畫餅,和中堅力量一起吃餅。這樣就可以在有限的物質條件下提高整個團隊的滿意度。這是用人四策之三:“分餅畫餅”。

4.厚賞惜賞

《戰國策》記載,燕昭王下定決心要復興燕國,可是苦於沒有人才,於是他向手下的大臣郭隗(huai)問計。郭隗給燕昭王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個富人特別喜歡千里馬,決定用重金購買。他派了一個可靠的僕人帶著黃金出去尋找千里馬。過了很久僕人回來了,背著一個鼓鼓囊囊的麻袋。

  富人就問僕人:“我要的千里馬你買到了嗎?”僕人說:“買到了,而且是花了大筆的黃金以高價買到的。”富人納悶,就問:“馬在哪裡呢?”僕人把麻袋往地上一倒,嘩啦出來一堆馬骨頭,僕人說:“這是一個死去的千里馬的骨頭,我買的就是這個。”富人不由大怒,就要處罰僕人。

  僕人卻說:“馬骨頭自有大用。主人您想,您因為喜歡千里馬,不惜花重金買一堆千里馬的骨頭,這個消息傳揚出去,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您喜歡千里馬了,那些擁有千里馬的人一定會絡繹不絕地前來獻馬的。您用這堆骨頭一定可以引來更多的千里馬。這是一件名利雙收的事,何樂而不為呢?”不久,富人果然得到了好幾匹千里馬。

  講完這個故事,郭隗對燕昭王說:現在燕國正缺少千里馬,我郭隗不才,願意給燕國做這堆馬骨頭。燕昭王大喜,就築起了黃金台,拜郭隗為相。沒多久,​​樂毅等人才果然絡繹不絕來到了燕國,燕國很快強盛起來。

  領導者獎勵手下人往往不僅為了激勵他,還為了做一個榜樣給別人看,讓大家都知道自己是重視人才的,從而吸引更多人才。這就是厚賞之策。這種方法要比費盡力氣到各處去尋訪人才有效得多。厚賞通常是領導者的一個標誌性行為,但是這個行為也要有些規矩的。

  春秋戰國時期,韓國有一個出色的管理者韓昭侯。有一次,下人幫韓昭侯整理衣服,理出一條舊褲子,昭侯不准備再穿了,一個下人就想讓昭侯把褲子賞給自己,但是昭侯不肯。有人給昭侯建議說,君主就是要善於獎賞的,何必要吝惜這小小的一條舊褲子呢?

  韓昭侯卻不這麼認為。他告訴左右的人,君主固然要善於獎賞,但是任何的獎賞都​​要有依據,一定要把獎賞給那些有業績、值得獎賞的人。

  所以,明智的君主在獎賞上從來不隨便。雖然是一條小小的褲子,但是,隨便賞下去,就會給無功的人留下一種印象——不用努力也有機會獲得獎賞,同時也會給有功的人留下一種印象——君王賞罰是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的,再努力也是白費。這樣,阿諛奉承的人就會有機可乘,投機取巧的人就會變本加厲,埋頭苦幹的人就會心生失望,長此以往一定會形成大患的。

  惜賞的道理在於,雖然領導者手中握有很多資源,可以游刃有餘地安排下屬的獎賞,但是也絕不可以隨便行賞,一定要做到事出有因,賞罰得當,大功大賞,小功小賞,無功不賞,從而形成一種積極健康的風氣來引導眾人的行為。這是用人四策之四:“厚賞惜賞”。

長話短說

管理的本質在於通過別人完成任務,所以我們才能看到,歷史上很多看起來很平庸的人能夠當領導、做大事業,奧妙就在於合理任用人才、調動下屬的積極性。

  在調動下屬積極性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針對下屬的需求層次製定差異化的激勵方案,要處理好公平的問題。孔子關於子路和子貢做好事的評論還提醒我們,在樹立榜樣的過程中,要注意榜樣的適應性、接受性問題。留住人才的技巧有四個:分槽合槽、高屋低屋、分餅畫餅、厚賞惜賞。

  可以這樣說,一個人的領導水平不體現在他自己做了什麼事,而是體現在他用什麼樣的下屬去做事。領導水平完全表現在下屬的努力程度上。如果下屬不努力,只有領導自己努力,那麼領導幹得越多就越不合格。相反,如果領導自己比較清閒,但是下屬們個個乾勁十足、勇挑重擔,那麼這個領導的水平就是比較高的。

  忙亂是管理者的大忌,而持續的忙亂往往是由於工作沒有主次、做事沒有條理、分工不明確造成的。領導不用人人都管,事事都管。領導者只關注異常,不關注正常,只關注例外,不關注例行。因為正常的事情、例行的事情,有製度管、有下屬管,不用領導自己管。

  領導者居中調度、總領全局的時候,要把自己的精力和時間逐漸從具體工作中解脫出來,要把很多執行層面的事情交給下屬去做。下屬中能做得完全讓領導滿意的人不多。這個時候看著下屬不順眼,領導怎麼辦?千萬不能臨陣換將,也不能自己上陣。不但要接受這個不滿意的結果,而且在下屬完成任務以後,還要給下屬獎勵和表揚。這種情況是最考驗一個人的心胸的。

  每一個管理者都應該學會接受一個不完全滿意的結果,學會安排不完全滿意的下屬去做一件讓自己不是完全滿意的事情。明知道下屬會犯錯誤,甚至連什麼樣的具體錯誤都能預見到,還是讓下屬去做,鍛煉下屬,培養下屬,容許下屬犯錯誤,讓下屬在犯錯誤中成長,不斷改進工作。心胸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如果一個管理者無法忍受這個局面,就有可能讓下屬靠邊站,自己親自動手做。於是問題就出來了,你渾身是鐵能捻幾根釘?事業這麼大,任務這麼多,靠領導自己的力量怎麼可能做完呢?

  有1件事情你能做得好,那叫合格;有10件事情你能做得好,那叫優秀;有50件事情你能都做好,那叫卓越;有100件事情,你還想努力把它們都做好,那就叫找死!

2014/12/20

TED Talk 18分鐘的祕密#3:屬於你的「那句話」:口號很重要!
摘自:TED Talk 18分鐘的祕密(how to deliver a TED Talk:scerets of the world's most inspiring presentation) 第三章

創造一個12字以內的口號來包裝你的思想,那個口號最好能朗朗上口、讓人熱血沸騰並採取行動。在演講中至少要重複三次你的口號。
這可是美國總統Obama最在行的事,他的競選口號總是三個字: Hope and Change、Pass This Bill、We Can't Wait、Yes We Can!

Simon Sinek's「黃金圓圈」頂尖企業與人物,會先與人分享「為什麼」,然後才說「如何做」,最後才說出「做什麼]。

Simon Sinek:偉大的領袖如何鼓動行為

 確認演講的中心課題後,接下來想想如何最恰當地傳達給台下的觀眾,讓他們久久不能忘懷。你可以把訊息精練為一個點、一句話、一個基礎、一個響亮的說法,深植在觀眾心中,就像鬼針草牢牢黏在衣服上,也讓觀眾易於傳遞。

什麼樣的口號、標題、說法,才稱得上響亮、好記,深植人心,易於傳遞?
口號的長度、行動的激發力與文字的音樂性,分成兩部分時要對比排列,後半部要正面表述是四項設計方法。
首先,一字記之曰「短」,最理想是三個詞,最長最多十二個詞。(用個字詞的口號或說法來包裝、統整中心思想,使其易於記隱與傳遞。)
第二,口號要有力,要能讓人動起來。
第三,口號念起來要好聽,盡量押韻。兩種常見技巧:[首語反覆](anaphora)&[結句反覆](epistrophe)
第四,當口號分成兩部分,一定要呈現出對比,而後半部要採正面表述。

有中心思想,有可以承載、包裝這個思想的響亮口號,你就踩上躋身優秀講者之列的墊腳石了。

2014/12/18

TED Talk 18分鐘的祕密#2:如何挑選演說主題

摘自:TED Talk 18分鐘的祕密(how to deliver a TED Talk:scerets of the world's most inspiring presentation) 第二章

       站上TED演講,就是要讓人動容,要在關眾心中埋下改變的種子,喚醒他們的熱情、引起對嶄新想法的關注,要不就是說服她們採取行動、追尋某個目標,而要做到這點就要想好結尾。

      挑選主題,首先需要深切自省。不是問自己:「我有什麼精彩的故事可以講?」你的第一樣功課應該是自我探究,你該問自己:「我人生中學到最重要的一課是什麼?」、「我曾經嘗過最高的喜悅是什麼?最深的悲哀又是什麼?」、「我的人生意義是什麼?」

      確立講題核心後,你便可以由此往回推,去建立一個以觀眾為中心的論述內容,裡面包含著一層層的故事與事實。在構思演講內容的過程,你要不斷揣摩聽者的質疑與心情,你要從他們的角度不斷問自己:[所以呢?]、[你說的對我很重要嗎?]

      當你思考要如何與觀眾建立關係,感動、鼓舞他們時,記住一點,人一般都有4種根深柢固的基本需求:
      
    人性需求之首,就是需要被愛、需要有歸屬感: 快樂來自於[真誠地與人分享快樂。]社交互動中所產生的愛與歸屬感,是回應中多數人的ㄧ大快樂來源。
      深植於人類的根本需求是欲望與自利。
     
      自我成長是第三項基本的人性需求,也是你可以跟台下觀眾交流的題材。可以分享個人的經驗與心路歷程,你怎麼跌倒的、怎麼爬起來的,怎麼達到目地的。我們都希望學習成長,都想了解自己,都希望挑戰自己,超越自己。
      
       第四項人性需求就是我們都想要希望與改變。
    
      很多時候,選題目最好的辦法,是先挑出貫穿全場演講的訊息,再去搜尋你的體驗庫,用親身經驗提供演講中的情感深度,如此一來,你的講話內容就能理性與感性兼顧。

從故事學管理(9):競爭

[故事]
  國外一家森林公園曾養殖幾百隻梅花鹿,儘管環境幽靜,水草豐美,又沒有天敵,而幾年以後,鹿群非但沒有發展,反而病的病,死的死,竟然出現了負增長。後來他們買回幾隻狼放置在公園裡,在狼的追趕捕食下,鹿群只得緊張地奔跑以逃命。這樣一來,除了那些老弱病殘者被狼捕食外,其它鹿的體質日益增強,數量也迅速地增長著。

[分析]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人天生有種惰性,沒有競爭就會固步自封,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競爭對手就是追趕梅花鹿的狼,時刻讓梅花鹿清楚狼的位置和同伴的位置。跑在前面的梅花鹿可以得到更好的食物,跑在最後的梅花鹿就成了狼的食物。按照市場規則,給予"頭鹿"獎勵,讓"末鹿"被市場淘汰。

2014/12/17

新式材料可把熱排到外太空,或可取代空調?

氣候異常造成的高溫,讓冷氣的使用越來越頻繁,最近美國科學家研發出新型材料,能把熱輻射到外太空,使周遭溫度下降攝氏5度,也許在未來某種程度上可以取代空調的功用。
當「鏡子」的溫度升高,會發射特定波長的紅外線,把熱導到外太空。(網路截圖)
据《每日郵報》報道,科學家稱這種新式材料為「鏡子」,由多層結構所組成,包括7層的二氧化矽/氧化鉿,和有反射功用的銀層,整體厚度比鋁箔還要薄,這種新式材料最重要的特色,是能把熱以紅外線方式輻射到外太空,所發出的特定波長,只有少量會被大氣層所吸收,所以多數都能輻射出去。

這個構想是把太空作為熱的釋放空間,而太空可被視作無限大的空間來容納這些熱量。美國史丹佛大學的范(Shanhui Fan)教授說:「我們所做的,就是創造一個在白天也能有作用的,能容納物體發出熱量的散熱器。」

研發這項材料的史丹佛大學的科學家表示,如果把「鏡子」建構在屋頂,可以反射97%日光,還可以排熱,使建築物內的溫度較外面降低攝氏5度,他們期望能給人類帶來更便宜和穩定的溫度調節方式。

據統計,美國的建築物在用電的比例上,約有15%電力是花在使用冷氣空調上,所以如果有辦法省去這部分用電,不僅能省下電費,還大大降低能源的消耗。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材料只能用在建築物上方,原因是熱反射的方向,當陽光入射到建築物頂端時,熱會被直接反射回太空,若是在建築物的側邊,熱可能會反射到地面或其他建築物,造成溫度上升,特別是在人口密度高的地區。

在地球暖化的年代,這樣不需要電力就可以達到降溫效果的技術,被認為有大量普及化的潛力。該計畫的主要執行者拉曼(Aaswath Raman)博士說:「對發展中的國家來說,在農村地區使用這種輻射冷卻的技術,增加了獨立供電的可能性,更別說那些用電量不斷增加的都會地區,都需要這種技術。」

但目前史丹佛的研究團隊所製作的原型,尺寸約一個披薩的大小,若要用在降低建築物的溫度,顯然需要更大的面積。不過,研究人員說這個問題是可以解決的,有工廠能製造所需要的大尺寸的面板。

這種材料也被開發成噴霧劑,塗在物體表面,用來降低表面溫度,或增加被塗物對環境的抵抗能力。
摘自[大紀元新聞]

2014/12/16

書摘:彈琴的領導PK熬夜的領導

作者:《青梅煮酒論領導》,趙玉平/著

熬夜的領導

魯國的單父縣缺少縣長,國君請孔子推荐一個學生,孔子推薦了巫馬期,他上任後工作十分努力,披星戴月,廢寢忘食,兢兢業業工作了一年,單父縣大治。不過,巫馬期卻因為勞累過度病倒了。

彈琴的領導

於是孔子推薦了另一個學生宓子賤。子賤彈著琴、唱著小曲就到了單父縣,他在官署後院建了一個琴台,終日鳴琴,身不下堂,日子過得很滋潤,卡拉OK天天唱,一年下來單父縣大治。後來,巫馬期很想和子賤交流一下工作心得,於是他找到了宓子賤。

兩個領導的碰面

你可以想像一下,這個大名鼎鼎的宓子賤是一個不到三十歲的小伙子,個頭不高,面色紅潤,有一個睿智的額頭,說話慢條斯理的,眼睛很黑很亮。在他的面前,巫馬期應該是感覺到了壓力。

  兩個人的談話是從寒暄客套開始的,不過很快就進入了正題。巫馬期羨慕地握著子賤的手說:“你比我強,你有個好身體啊,前途無量!看來我要被自己的病耽誤了。”子賤聽完巫馬期的話,搖搖頭說:“我們的差別不在身體,而在於工作方法。你做工作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可是事業那麼大、事情那麼多,個人​​力量畢竟有限,努力的結果只能是勉強支撐,最終傷害自己的身體;而我用的方法是調動能人給自己做工作,事業越大可調動的人就越多,調動的能人越多事業就越大,於是工作越做越輕鬆。”

心得

宓子賤和巫馬期的對話揭示了領導藝術最核心的一個問題——領導者要通過別人完成任務,領導的核心工作不是調動自己的工作積極性,而是調動他人的工作積極性。激勵人心的技巧在諸多能力要素中應該是最重要的。

  其實,管理的本質是通過別人完成任務。有100件事情,一個人都做了,那隻能叫做勤勞。有100件事情,主事的人自己一件也不做,手下的人就幫他把所有的事情都辦好了,而且回過頭來還要感謝他提供這樣的鍛煉機會,這就是管理!所以,領導者可以不必擅長某些專業領域的工作,只要能調動那些專業人士為自己工作就可以了。

現代企業家名言

柳傳志先生有一段關於領導的概括,說得很精闢:
  總裁在企業裡一般都要做兩件事,第一個是製定戰略並設計實施戰略的戰術步驟;第二是帶好員工隊伍,讓你的隊伍有能力按照這個戰略目標去實施。這兩件事做好了,企業就能向好處發展。但在做這兩件事情之前,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辦,就是建班子。企業必須要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否則你把事情佈置下去之後,後面的人未必照你的意思去做。有了好的班子才能群策群力,同時對第一把手也就有了製約。沒有一個好的班子就制定不了好的戰略,就帶不好隊伍,所以領導班子實際上是第一位的。

自我反省

記得以前的一個朋友給我的評語是工作很努力,看起來是鼓勵的話,其實是在影射工作不聰明或固執己見。這句話對我是ㄧ個警語,加人網路的演進,這幾年的風潮是要"聰明工作,努力工作"{work smarter, work harder},自己也慢慢調整自己,已經沒有工作就憂慮的感覺了。

這幾年的創業經驗,讓我先思後做,不再像無頭蒼蠅亂撞,能慢慢體悟到取捨之道。現在,做事待人先思考、找到方法後,再思巧勁,然後徹底執行。期望自己在未來,朋友給我的評語是從努力工作的人到談琴的領導。
Norman 朱相湶


2014/12/14

從故事學管理(8):表率

[故事]
  春秋晉國有一名叫李離的獄官,他在審理一件案子時,由於聽從了下屬的一面之辭,致使一個人冤死。真相大白後,李離準備以死贖罪,晉文公說:官有貴賤,罰有輕重,況且這件案子主要錯在下面的辦事人員,又不是你的罪過。李離說:"我平常沒有跟下面的人說我們一起來當這個官,拿的俸祿也沒有與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現在犯了錯誤,如果將責任推到下面的辦事人員身上,我又怎麼做得出來"。他拒絕聽從晉文公的勸說,伏劍而死。

[分析]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管理者要想管好下屬必須以身作則。示範的力量是驚人的。不但要像先人李離那樣勇於替下屬承擔責任,而且要事事為先、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一旦通過表率樹立起在員工中的威望,將會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團隊的整體戰鬥力。得人心者得天下,做下屬敬佩的領導將使管理事半功倍。

TED Talk 18分鐘的祕密#1:TED 演說十誡(TED ten commandments)

TED是一個非營利組織,其成立目的,是要把科技、娛樂與設計等領域中種種令人瞠目結舌、頭皮發麻的新鮮想法傳遞出去,讓愈多人知道愈好,知道得愈清楚愈好。

如果你看過夠多影片,就會注意到講者有銜顯赫、職位重要、或才華洋溢的菁英,也就是人上人,跟你我一樣的凡夫俗子,但他們多的是精彩的際遇和故事可以分享。

第一類:頭銜顯赫、職位重要、才華洋溢的人上人
1.第六感驚人的潛力PranavMistry(中文)
2.深海中的生命-大衛.蓋羅- TED演講

第二類:平凡人的精采故事或際遇。
1.亞瑟 班傑明 表演 "數學魔術"
2.傑克·島袋 波西米亞狂想曲

問題不是你沒有故事可講,反而是可以說的故事太多,這本書就是要教你怎麼挑出這一件事,如何用這件事情與人互動、讓人感動。

TED 演說十誡(TED ten commandments)
演說內容:
1.老梗不能一用再用。
2.夢想得大、創建要新、分享之事要聞所未聞。
3.必以精采故事穿針引線。
4.不得在台上有推銷行為,不論是公司、商品、著作、募資需求,均不得在台上提及;違著打入冷宮,永不錄用。
5.需時刻謹記;笑等於好。

表達風格:
6.必須在台上流露出好奇心與熱情。
7.對於其他講者的發言不得鄉愿,評論起來得暢所欲言,才能得[以道會友]與[就事論事]兩位大神歡心。
8.不可妄自尊大,自以為了不起。應以弱點示人,應知無不言;成功要說,失敗也不可隱瞞。
9.不得照著稿念,應與台下互動
10.不得超時,應准時結束,否則就是竊取下位講著的時間。
知識傳播俠 Norman朱相湶

摘自:TED Talk 18分鐘的祕密(how to deliver a TED Talk:scerets of the world's most inspiring presentation)

2014/12/12

從故事學管理(7):體制

 [故事]
  有七個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喝一桶粥,顯然粥每天都不夠。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一個。於是乎每週下來,他們只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後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強權就會產生腐敗,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障氣。然後大家開始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的評選委員會,互相攻擊扯皮下來,粥吃到嘴裡全是涼的。最後想出來一個方法: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後拿剩下的最後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盡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認了。大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

[分析]
  管理的真諦在"理"不在"管"。管理者的主要職責就是建立一個像"輪流分粥,分者後取"那樣合理的遊戲規則,讓每個員工按照遊戲規則自我管理。遊戲規則要兼顧公司利益和個人利益,並且要讓個人利益與公司整體利益統一起來。責任、權利和利益是管理平台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缺乏責任,公司就會產生腐敗,進而衰退;缺乏權利,管理者的執行就變成廢紙;缺乏利益,員工就會積極性下降,消極怠工。只有管​​理者把"責、權、利"的平台搭建好,員工才能"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2014/12/11

管理之妙就在于只“管頭管腳”,而不是“從頭管到腳”。

傑克•韋爾奇有壹句經典名言:管得少就是管得好。何以理解?我想,“管頭管腳”可能就是“管得少”的生動妙解吧。

管理之妙就在于只“管頭管腳”,而不是“從頭管到腳”。

習慣于相信自己,放心不下他人,經常不禮貌地干預別人的工作過程,這可能是管理者的通病。問題是,這個病會形成壹個怪圈:上司喜歡從頭管到腳,越管越變得事必躬親,獨斷專行,疑神疑鬼;同時,部下就越來越束手束腳,養成依賴、從衆和封閉的習慣,把最爲寶貴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丟得壹幹二淨。時間長了,企業就會得弱智病。
管理大師德魯克說,注重管理行爲的結果而不是監控行爲,讓管理進入壹個自我控制的管理狀態。爲了進入這種狀態,管理者應該管好“頭”和“腳”。

我想,“管頭”最重要的是解決“做什麽”和“誰來做”的問題:

做什麽 ?
管理者應該清晰地描繪企業的未來,聚焦戰略路線,把“做什麽”這個問題想清楚,並透徹地講給部下,給他們指出極其明朗的方向。

誰來做?
通用電氣公司用6年時間來選壹位CEO,可見選人之重要。在“誰來做”的問題上,壹定要養成對事不對人的思維習慣,重誠信,重結果。當不良結果已經出現,即使是那些長期在公司忠誠服務的人員,壹旦他不再適合原來的崗位,在兼顧到企業“良心”的同時,必須堅決予以調換。

而所謂“管腳”,要點有三:

資源到位
美國微軟公司項目開發效率很高,其原因之壹就是給項目小組配置充分的工作資源,包括資金、人員、工具等。這是因爲,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管理企業不是做官,而是做事。身爲管理者,必須給部下創造壹個寬鬆、信任並能獲得強有力支持的工作環境。合適的人到合適的地方去做事,同時獲得合適的空間和資源,這樣,員工的潛能自然就會迸發出來。

教練角色。
教練是不能上場的,只能在場下作指導。企業管理者的角色就像教練壹樣,應該多壹些組織、輔導、制衡,而不是老想著自己上場。可是在日常的管理實踐中,壹旦面對緊張階段或者棘手問題,管理者往往會不放心部下的辦事能力,把自己陷入到繁瑣的事務中去,甚至把事情搞得更糟。殊不知,越是有問題,越應該放手讓部下去做他該做的事,越是要讓他按自己的方式去實踐。錯了,讓他去體會;對了,也讓他去感悟。難事和錯事往往最能造就人才。

注重結果。
工作結果是衡量成敗的唯壹標准。就如同進行越野比賽,只要把起點、終點和比賽路徑確定下來,每個人都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去拼。至于誰快誰慢,爲什麽快,爲什麽慢,自然會看得清清楚楚。

比如,美國高科技公司采取彈性工作時間:不規定員工上午幹什麽,下午幹什麽,對于特定的任務,只是給定壹個完成期限,具體的過程就由員工自己來安排,最終以結果來衡量工作業績。公司給予員工足夠空間,員工則回報公司極大的努力,形成壹種良性循環。由此可見,把實現結果的過程交給部下,又用過程的結果來衡量部下,實在是壹種很有效的管理方法。
領導管得少,才能管得好。

來源:《经理内参》: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圖片來源網路。

2014/12/09

磁場產生電力 新式聖誕燈不用電線

美國一家公司研發出的無線聖誕燈,利用磁場產生電力,免去使用電線的麻煩。(圖片來源:Kickstarter網站)

一般的聖誕燈需要很多電線連接才能逐一發光,這些電線不但容易糾纏在一起,也有礙觀瞻。對此,美國一家公司研發出一種無線聖誕燈,它的燈泡藉助磁場所產生的電力發光,無須連接傳統電線,十分方便。

這種LED燈泡只要置入一種磁線圈所生成的磁力場中就會發亮,所以可以將此磁線圈放置在聖誕樹外圍,一旦把燈泡掛在樹上,燈泡就會發亮。當然,磁線圈必須連接插座,才有電力來源。
新式聖誕燈置入磁線圈所生成的磁力場中就會發亮。(圖片來源:Kickstarter網站)

根據設計,如果聖誕樹矮於5英尺,磁線圈必須放在樹幹的底部,如果聖誕樹介於5至10英尺高的話,磁線圈就必須放在樹幹中間。



磁線圈的放置位置依聖誕樹的高度而定。(圖片來源:Kickstarter網站)

這種燈泡的壽命據稱比傳統聖誕燈多20年,可以省去每年買聖誕燈的錢。而且,使用者還可以用手機、筆電或平板電腦透過Wi-Fi無線網路控制磁線圈,以便使燈泡發光、熄滅或依序發光。 

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希金斯(Christopher Higgins)表示,他以前因為看到傳統聖誕燈使用很多糾纏不清的電線,所以萌生研發這種無線聖誕燈的念頭。 

他說,這是很新的科技,不用電池和電線,與先前看到的任何東西都不一樣。他目前正在Kickstarter網站上募集資金,希望能在2015年5月開始生產,10月開始出貨,以便及時趕上聖誕節使用。 

目前這種燈泡共有3種款式,包括:透明玻璃、毛玻璃和花紋玻璃,而燈光的顏色則有白、紅、綠、黃、藍等5種。而磁線圈則適合在美國與世界各地使用,不受當地的電壓限制。 

產品介紹:Aura - The First Ever, Wirelessly Powered Christmas Lights

Kickstarter 募資介紹: https://www.kickstarter.com/projects/1034423012/aura-the-first-ever-wirelessly-powered-christmas-l

來源:大紀元報導

2014/12/08

從故事學管理(6):標準

[故事]
  有一個小和尚擔任撞鐘一職,半年下來,覺得無聊之極,"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而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調他到後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勝任撞鐘一職。小和尚很不服氣地問​​:"我撞的鐘難道不准時、不響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訴他:"你撞的鐘雖然很準時、也很響亮,但鍾聲空泛、疲軟,沒有感召力。鐘聲是要喚醒沉迷的眾生,因此,撞出的鐘聲不僅要洪亮,而且要圓潤、渾厚、深沉、悠遠。"

[分析]
  本故事中的主持犯了一個常識性管理錯誤,"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是由於主持沒有提前公佈工作標準造成的。如果小和尚進入寺院的當天就明白撞鐘的標準和重要性,我想他也不會因怠工而被撤職。工作標準是員工的行為指南和考核依據。缺乏工作標準,往往導致員工的努力方向與公司整體發展方向不統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浪費。因為缺乏參照物,時間久了員工容易形成自滿情緒,導致工作懈怠。制定工作標準盡量做到數字化,要與考核聯繫起來,注意可操作性。

從故事學職場成長(6):專注的力量

一隻鼬鼠要與一隻獅子決戰,獅子果斷地拒絕了。
鼬鼠說:“你害怕了嗎?”
獅子說:“如果答應你,你就可以得到曾與獅子比武的殊榮;而我呢,以後所有的動物都會恥笑我竟和鼬鼠打架。

物理學上有一個極端的例子,一個麻雀如果一再跳到一座大橋的同一點,並保持節奏持續下去,就可以把大橋搞塌。太陽的光比雷射光強,雷射光的能量比太陽少,但因為聚焦與專注,激光可以穿透鋼鐵。

點評:
不要被不重要的人和事過多打攪,因為成功的秘訣就是抓住目標不放,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瑣事上。
作為一個想幹出一點事情的人,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才幹,選擇出自己的努力方向,並持續堅持下去。成功屬於持續、專注、集中、聚焦的人。

2014/12/07

歲末年初,經理人的三道必答題

        又到歲末年初,員工們迎來了年末考核,盤算著調薪與年終獎。多數企業家們也在撫夕思今,盤點今年的不足和來年的目標與計劃。

  處於兩者紐帶地位的職業經理人們,更有的忙了。既要

  • 準備向上級呈交年度述職報告,
  • 又要評估下屬壹年來的績效,
  • 還要考慮自己來年的職業發展。

  這三項工作猶如陳述題、評分題與選擇題,構成了職業經理人們工作壹年的必交答卷。

  如何做好這三個題目呢?

做好陳述題(述職報告):幹得好,也要寫得好

部門經理如何寫出讓上級滿意的述職報告?好的年度述職報告應該包括幾個部分?

  述職報告的寫作方式壹般為2 種:壹是四大段式。即做法+成績+不足+改進二是逐條答復式。每條職責需逐個回答:做法+ 效果+ 問題+ 改進。

  寫好述職報告需要把握五個要點

  • 寫出信心

        不管妳的情況如何,寫述職報告時壹定要寫出信心。幹好了,總結經驗;幹得不好,找出問題,分析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對策,樹立來年能做好此項工作的信心。
  壹般領導都是向前看的。妳幹得不好,交了學費,知道了不足,來年會改進。不怕有缺點,就怕沒自信。

  • 寫出成績

        可不是“成績不說沒不了,問題不說不得了”,成績不說也不得了,現在都實行層次管理,況且人力資源部門對妳不會有太多了解,成績一定要寫足,這也是培養自信心的好辦法。
  寫成績時切記兩大“戒”:壹戒“吹”,讓人感覺妳在吹噓誇大,不實事求是;二戒“傲”,只談個人的努力,大談自己的本領,不講領導和同事的幫助,不講客觀上遇到好的機遇,自信心過強。

  • 寫出特點

        壹定要發現妳的優勢與特點,即妳與眾不同的地方在工作中的具體體現。述職報告90% 都是千篇壹律,像“催眠曲”,讓聽的人昏昏欲睡。妳講得與眾不同,讓評委們精神壹振,就會記住。

  • 寫出不足

        不足之處壹要找準,二要分析透徹,三要有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不足既是給別人聽的,讓他們看到妳的實事求是的客觀分析,監督妳不斷改進;更是給自己說的,不斷改進、完善自己,在市場競爭中才會立於不敗之地。

  • 寫出方向

        要通過述職報告,給自己定壹個來年的前進方向,建立“壹年前進壹大步”的信心。給別人壹個振奮,看到壹個自信的、充滿活力的妳在前進!

做好選擇題(自己來年的職業發展):“跳槽”和“臥槽”哪個更實際?

為薪水而跳槽壹定不明智嗎?如果是剛入職不到五年,並未形成自己的核心職業能力,就為薪水而跳槽,就顯得過於草率了;如果經過多年的崗位磨練,技能技術都達到很高水準,而目前的薪水無法體現妳的價值,那麽通過跳槽以獲得所期望的薪水,應是適當的選擇。

  重新選擇其他職業可行嗎?關於職業生涯的轉換,套用adidas的壹句廣告語就是:Nothing is impossible。關鍵的問題是要在自己的新工作崗位和舊工作崗位之間尋找壹個連接的“橋梁”,就是讓新東家看到妳過去的豐富經驗和相關積累對他正在招聘職位的價值。他還強調,再做選擇時,最重要的考慮就是:“環境”—包括妳的老板環境、團隊環境與企業環境。環境選擇對了,就會適應企業文化,做事就會舒心。

  就像企業的贏利首先取決於所在的行業和行業中的供應鏈位置壹樣,在這樣壹個富人主宰著的社會,壹定是“規則的制定者只能向著富人”的時期,壹個人沒有背景又沒有壹個合適的職業,許多的討論都成了多余。暫且不討論背景,先談談“職業”。如果有選擇的可能,經理人應該選擇什麽職業?第壹選擇,金融家;第二選擇,媒體精英;第三選擇,權威律師;第四選擇,立法官員;第五選擇,特定行業的企業家。

  跳槽的好處是給人壹個新的發展機會。
  精明的跳槽者會先問自己,是否先做了自身提升經驗、提升能力的準備,是否達到了提升職位、提升薪酬的目標。

  臥槽的好處是繼續熟悉的工作,利用積累的經驗和人脈,不斷拓展事業;壞處是容易使人產生惰性,失去奮鬥的目標。因此,“臥槽”需要定力和智慧,不是為臥而臥,而是為了養精蓄銳,為更好的職業發展做準備。

做好評分題(下屬壹年來的績效):別傷了員工的心

評估不當,金錢獎勵方案欠佳,其中任何壹個,都有可能傷了員工的心,甚至因此憤然離去。如何正確地激勵員工?

  評估應避免的錯誤自滿會導致管理者犯下簡單的錯誤。要以事實和數據說話:特別是當員工表現不佳時,應給出具體的例子說明;關註員工行為表現而非性格全面考察而非眼前;不要只關註近期的事情,保存記錄、做筆記,確保評估可以反映出整個時間段的表現

  獎勵要公平。如果管理者能夠做到讓下屬感到公平,同樣也能培養出更多的優秀員工。
  在工作過程中,尤其是進行獎勵時,需要盡可能地秉承公平的原則。這樣能最大化地降低員工的不平衡感,減少嫉妒心理。

  跨崗位工作—想要在崗位上有所發展,想要在職業上有所提高,就要通過了解其他崗位的工作來實現。最好的行動是,在工作中主動幫助別人。

2014/12/05

從故事學管理(5):分工

[故事] 
  一位年輕的砲兵軍官上任後,到下屬部隊視察操練情況,發現有幾個部隊操練時有一個共同的情況:在操練中,總有一個士兵自始至終站在大砲的砲筒下,紋絲不動。經過詢問,得到的答案是:操練條例就是這樣規定的。原來,條例因循的是用馬拉大砲時代的規則,當時站在砲筒下的士兵的任務是拉住馬的韁繩,防止大砲發射後因後座力產生的距離偏差,減少再次瞄準的時間。現在大砲不再需要這一角色了。但條例沒有及時調整,出現了不拉馬的士兵。這位軍官的發現使他受到了國防部的表彰。

[分析]
  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學分工。只有每個員工都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才不會產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現象。如果公司像一個龐大的機器,那麼每個員工就是一個個零件,只有他們愛崗敬業,公司的機器才能得以良性運轉。公司是發展的,管理者應當根據實際動態情況對人員數量和分工及時做出相應調整。否則,隊伍中就會出現"不拉馬的士兵"。如果隊伍中有人濫竽充數,給企業帶來的不僅僅是工資的損失,而且會導致其他人員的心理不平衡,最終導致公司工作效率整體下降。

即便是最小的人物也可以改變未來的進程。

即便是最小的人物也可以改變未來的進程。

2014/12/04

吳清友:我與誠品書店的25年

在雜誌<中歐商業評論>上看到吳清友:我與誠品書店的25年這篇演講文章,讓我在創業的過程及人生的態度上有些不同的看法,例如他父親教導他誠信的重要;無論經營事業是否賺錢都要看到自己對生命態度的誠懇;販售和分享知識其實是要比販售和分享食品更嚴謹、更需要小心的事情;全球化是一個災難,導致強者更強、富者更富、大者更大等等都觸動內心,讓我能靜下來重新思考咀嚼。



吳清友:我與誠品書店的25年演講全文

開場

1950年代,我出生在台灣西南沿海,小時候是家裡表現最差的小孩,但我得到非常多的愛,尤其是我的父親愛的,他給了我這一輩子最偉大的養分。那個年代,台灣很貧困,父親經歷了非常大的風波。但是,他在我心目中是一位偉大的父親愛的,也是一位偉大的愛人。他把生命定為「留得清白在人間」,雖然沒有錢,但很有骨氣,希望他的小孩將「誠」字作為生命的信仰,「財物有時而盡,惟有‘誠’字是終身受用不盡的」,所以我有機會成家立業,所有公司全部以誠為始。

我經歷了年少的貧困,但運氣很好,工作十幾年積累了很多財富。1980年代左右,我經營一家小公司時,讀到一本《靈機實務》。通常,公司做年度計劃都會沿用去年業績,但這本書講了一個新的概念:當你做一個新計劃,可不可以把一切想法歸零再去考慮呢?

它讓我自問兩個問題:一、不做原來的行業,我做什麼?第二,生命歸零,我又期待什麼?
我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而手術在當時是很危險的。這就逼迫我思考生命的問題,重啟了一段旅程。

誠品書店不是商學院的好案例

經過誠品賠錢的15年,我至少看到了自己對生命態度的誠懇。

在病痛之中,我的內心非常迷離。就在這個因緣中,《弘一大師傳》和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先生的《文明的哲學》給了我最重要的影響。

《弘一大師傳》文字太美了,是弘一大師對生命的了斷。他三十多歲時,在文學、音樂、戲劇、教育等方面都很有成就,卻選擇了佛教中最嚴厲的律宗,以追求生命的完成。史懷哲先生對基督教很有研究,還研究巴赫,是一個非常好的管風琴演奏家。一天早上,他讀到一份報導講剛果有很多黑奴病痛無人照顧,就立志此生都要奉獻給黑奴,花了五六年時間去學醫,然後跟太太去了非洲。這本書讓我大受感動。

史懷哲和弘一大師,一位在西方,一位在東方,在三十多歲的壯年就決定此生要度己度人,這種生命的壯闊實在是非我們所能及。我的學問不好,但從小就喜歡思考。史懷哲講到,大自然是上帝最偉大的創作,人類最偉大的創作盡在書本當中。這開啟了我對書店經營的一種興趣。

柏拉圖曾經說過,販售和分享知識其實是要比販售和分享食品更嚴謹、更需要小心的事情。之前我根本沒有任何對書店的認識。雖然相較於弘一大師,經營誠品書店也不過是做一個心靈生活的逃兵,但我開始思考人生的價值到底在哪裡。我提出了人文、藝術、創意和生活為理念的誠品之旅,也就是愛、善、美的不斷精進,使自己不斷地活下去。誠品除了書店,還有一個誠品畫廊,是講美的;「誠品藝術空間」則希望通過各類藝術活動,通過展覽、表演或對話,把美展現出來。

因為病痛,我對書店無法做五年、十年長遠的計劃,而是要考慮每個當下安定心靈的可能。我本以為準備一點小本錢可以賠5~8年,沒想到一直賠了15年。誠品書店不是商學院的好案例,卻是我對生命的一種創作和探索。

誠品賠錢的15年,是我一生中最豐富的時間,因為這讓我第二次看到了自己。第一次看到自己,是當我擁有的金錢超過生活所需之後,覺得錢不是那麼重要。經過誠品賠錢的15年,我至少看到了自己對生命態度的誠懇,即便是執迷不悟,不知變通。其實,我不是一個笨人,但我不想做太容易的事情,而是要做自己認為是有興趣、有意義,或者做一些從來沒有人用這種方式做的事情。

「困而知之」,我有切身的體會。誠品曾經走投無路,我安慰自己說,「人生在事業之上,心念在能力之上;所有這些困惑,都為你在人生上的遭遇讓你對生命有新的發現。」我所有的領悟都是在困境當中得到的。我在香港、台灣經歷了三次心臟手術。陷入困厄之時會問為什麼是我?其實,為什麼不是你?隻問「為什麼是我?」會很委屈,心不甘、情不願,心靈是負面的;想「為什麼不是我?」就會豁然開朗多了。沒有人有資格說貧困不該歸我、苦難不該歸我、病痛不該歸我。生命當中沒有那種理所當然的回報。你要做什麼,你自己可以決定;你要得到什麼?對不起,上天做主。這可能不太合乎商學院的邏輯,但可能是人的心靈最需要的養分。

服務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當你把顧客看成消費者的時候,你看到的是他的錢,而沒有注意到他是一個人。服務的終極目標是精進自己、分享他人。

誠品是服務業。但服務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上過很多美式、歐式商學院的課,至今也沒有得到滿意的答復。商學院舉的案例,全部都和金錢有關,和得到客戶的歡心有關,和職位升遷有關。但很多從事服務業的人不是光要這些的。誠品有很多同仁,大學畢業、碩士畢業,願意站在結帳櫃台用恭敬的態度、兩手遞一本書給讀者,他們想要得到的是什麼?服務的終極目標是精進自己、分享他人。每一個從業人員希望明天的我比今天更精彩。能不能把所有陌生人當成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就像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般?顧客只不過是在分享我精進過程當中某一個當下。這是一個永遠無法完成的完美的目標,但至少表達了我們對服務的態度和對生命的態度。

利益也有近利、遠利、短利、長利之別。我對事業的經營關照幾個面向——對社會、對文化、對城市、對讀者的全面關照。商學院的教育一般把客戶當成是消費者,而我們把顧客看成是一個讀者,一個人。當你把顧客看成消費者的時候,你看的是顧客的錢,而沒有注意到他是一個人。

有的誠品書店開在醫院裡。我看到,病人在我們賣簡餐的地方吃一碗熱騰騰的面,跟他在購物中心吃一碗面的感動是不一樣的。我有機會在醫院服務一個有病痛的人,讓他有那碗牛肉面的滿足感,這是非常好的。賣一本八卦雜誌和賣一本好書,在POS機上可能顯示的都是25元人民幣,但有良心的經營者會知道,那是不一樣的。

在誠品書店,我們擺了差不多400個公共座位。從零售店的經營來說,這些座位是無效率的,應該拿來擺更多的書和商品。誠品的理念是「連鎖不復制」。復制可以快速發展、成本降低,但我們不復制,每一家誠品店都不同:書的組合不同,裝修的空間和氣質不同。在大學,我們用的材料非常簡樸但又自成風格。因為那裡是學生們進出的地方,不必去用光亮的大理石等豪華材料。要讓學生進入書店之後,覺得這個空間是屬於他的一部分,人和空間的融洽度是合意的,不要讓學生覺得這是一個奢華的空間。

誠品書店一開始不是要為了賣書,而是要推廣閱讀,所以會從人、空間、活動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人們來書店不僅僅為了買書。誠品希望在書店環境的設計中,將顏色、燈光、布置或者同仁的微笑都考慮進去,甚至還有烹調分享,都是為了人。我們準備了一個30平方米的獨立空間,讓年輕創作者去進行實驗性的裝置或者其他創造性表現;最近我們開了一個音樂廳,我們知道一年就要賠400萬人民幣,但它是誠品的夢——為平時不能在國家級殿堂表演的人提供一個專業發表創作的空間。誠品辦的活動絕大部分是免費的,因為在我們看來,人文思維關乎人和自我、人和他人、人和社會、人和天地、甚至人與鬼魂之間。2010年,到誠品書店看書的人次超過了1億次。2013年,誠品書店營收是130億台幣,會員98萬,書店營收占30%左右。

信守25年的願許

經歷25個春夏秋冬之後,我的生命才學到從容;曾是學家筆下的悠然自在,現在才化為生活中的美好。

全球化是一個災難,導致強者更強、富者更富、大者更大。絕大部分人要在商場一爭長短,100個人當中贏家不會超過10個人,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人類可能開始要轉變了。無論如何,人是城市當中最珍貴的資產;人最重要的素養是人文和藝術方面的素養,就是善、愛和美的素養。書店行業,大家都在講網路化、電商,但誠品講的是人和人之間、人和空間之間、人和書本之間、人和講座、表演等之間的互動。誠品出版了幾本刊物,用的名字都與此有關。當你不能改變世界的時候,必須要改變自己,要厘清自己的價值,保有心靈層次的安寧。台灣有一位很有名的文學家曾經講過,活在當今社會,假使沒有一點文學和藝術的涵養,日子是很難從容過下去的。生命終究是我們最重要的關口,而不是生意和錢。

誠品在商業經營上備受批判,但我至少信守當年的信諾,希望一本書、一句格言、一首名曲、一個新的思想剖面、一件藝術創作品、一棟感人的建築與空間,都能產生一份靈動力,豐富大家的精神與心靈。25年來,我陸續做到了這些願望。現在我們有電影院、音樂表演廳、畫廊、藝文空間、誠品講堂,在蘇州建造了未來誠品在大陸發展的第一個項目。我真的覺得奇怪,好像上天在冥冥之中促成了很多好的因緣。

一個企業真正的創新是在價值和理念部分。假如把事業和人生做一個整合性的思考,以生存、生活、生命,或物質的生活、精神的生活、心靈的生活三層次,對應到經營上來,就是先求生存,再求領先,領先之後,有的人要成為產業的第一,而誠品希望讓顧客滿意。在繁忙的都市當中,希望書店成為城市人的客廳。到書店裡可以放鬆,可以從容。

2011年,我到北京和很多官員見面,他們問我對北京的意見,我很坦率地講,北京的讀者值得書店的經營者給予更好的待遇,給他們更好的空間、更多元的選擇、更親切的服務,要讓更有靈魂的活動注入書店的氛圍。當代大陸的企業家要有更好的人文素養,必須要關懷這個社會,不能僅僅依靠政府。過度精明取得的利益是一種掠奪。商業認為你的KPI好,經營效益好,從人文觀點來說,實質是在衍生成強弱貧富。

沒有錢,誠品活不下去。但我心裡同時也非常明白:如果沒有文化,我也不想活了。很多人可以買到香奈兒,但買不到氣質;可以買到很好的床,但買不到安穩的睡眠;可以買到豪華別墅,但買不到溫馨的家庭;可以買到很好的食物,但不一定買到很好的食欲。有一位建築評論家說過,真正知道一個理念至少需要花20年的時間;至於親身體驗而至深信不疑,則需要30年光陰;要能夠隨心所欲地應用,將要耗掉50年的生命。這段話,誠品同仁感受最為深刻,我們的能力雖然有限,但信守25年的願許。在經歷25個春夏秋冬之後,我的生命才學到從容;曾是學家筆下的悠然自在,現在才化為生活中的美好。

文章根據吳清友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演講編輯而成,轉自《中歐商業評論》;圖片來自網路

2014/12/03

從故事學職場成長(5);豬

        有一個做茶葉生意的商人,經常需要開車上高山採購茶葉。因為山上的產業道路很狹窄,彎道上死角又多,所以他每次開車都很小心。有一天傍晚,茶商正在開車下山趕路回家,突然在對面彎道死角邊有一輛車衝出來,急速地向右轉,幾乎快撞上山崖邊的護欄。這輛車馬上拚命拉回到左邊車道,差點就要撞上茶商的車,在千鈞一髮之際,才迅速將車轉回到正常的車道上。

     茶商被這突如其來的險象嚇壞了,於是把車停下來喘口氣。而那位幾乎造成嚴重車禍的駕駛在開車經過他旁邊時,竟然搖下窗口對他大叫一聲:『豬! 』貿易商當場愣住,回過神來後才很氣憤的回罵:『你才是豬! 』可是對方早已揚長而去了。

     茶商越想越氣,真不敢相信天下居然有如此不講理的人,自己差一點撞上別人還罵人家是豬,真是無法無天。所以他就怒沖沖地加速駛向前面的彎道,結果一個大轉彎就『碰! 』的一聲大響,他很不幸地撞到了一頭豬。

這個故事讓我有兩點感想:
1.在緊急的時刻,如何將意思簡短又完整的表達,若那台衝出的駕駛是說"小心前面有頭豬",而不是說"豬",是否可輕易避過災害?

2.要讓自己生氣其實很簡單,只要在聽到別人的話時,不斷往壞處想,對說話的人自然充滿偏見,人際關係也大概好不起來,往往也因此造成傷害。

人與人之間溝通上的障礙,其實是從態度開始出問題。我們每天接受許多言語或非言語的訊息,除了那些絕對正面及絕對負面的訊息之外,絕大部分都要看自己如何去解讀這些訊息。而我們解讀的方向,就決定了自己的人際關係及生活的品質。
知識傳播俠 朱相湶 Norman

2014/12/02

職場中的三種人:領袖、囚徒和過客

 (General Electric)前首席執行官傑克•韋爾奇說:“在每個團隊裏,在每家公司中,在每次研討會上都有三種人:領袖、囚徒和過客。經理人的關鍵任務就是把領袖留下來,把囚徒和過客剔除出去。”在此,我想跟大家談談這三種人的區別,然後讓大家決定自己想以怎樣的方式度過壹生。

囚徒。
這些人覺得自己被生活‘困住了’,他們活得就好像自己是壹次死亡行軍的幸存者,受了傷但仍在行走。他們更想在別的地方幹別的事情,但“受環境所限”,他們覺得自己沒有其他出路。他們的口頭禪是“我沒辦法,只能待在這裏,我別無選擇。”他們或許還會給自己帶上枷鎖,邊走邊呻吟。囚徒抱怨的最多,責怪的最多,但在積極影響身邊需要修正的事物方面,他們卻做得最少。許多囚徒都很有耐力,甚至被提拔到了高級崗位,但他們只是高明地玩弄著權術,或者躲開聚光燈,這很遺憾,也很有諷刺意味。而且,由於別人看得到他們,更遺憾的是別人會模仿他們,這樣的體制很快就會得到復制。大家對此覺得熟悉嗎?大家認識這樣的人嗎?

過客。
過客和囚徒有很多不同點。不過,他們對公司的長期影響相當類似。實際上,過客只是“到這裏尋開心”,不會真的嚴肅對待工作。他們還會設法盡可能地為自己牟利,同時盡量不為別人做什麽。他們知道怎樣從體制中盡可能地為自己爭取利益,而且似乎總是希望自己能得到更多的東西。他們敷衍工作,隨波逐流——主動地處於閑散狀態。他們擅長“做好表面文章,不犯錯誤”,而且總是最後壹個去承擔更多的責任。如果別人看不到他們,情況就不會這麽糟。但問題就在於他們很顯眼,因此可能會有很多人模仿他們以及他們的“過客”風格。所以,很不幸,過客建立了另壹種消極引領他人的模式。然而在某些公司,過客會在壹段時間裏得到升遷。

領袖。
領袖和過客或者囚徒完全不同。領袖想到這裏來,他們總是在尋找改變局面的機會。他們把註意力放在幫助和指導別人上,而不僅僅是自己可以得到什麽。他們肩負起所有責任,因為他們樂於看到工作有效地得到開展,而且總是準備去承擔更多的責任。他們喜歡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而且歡迎別人提出建議。領袖會為了自己的目標,為了公司的目標以及為了支持別人的目標而“向前多邁壹步”。他們是樂觀主義者,他們看到的杯子是滿了壹半,而不是空了壹半。他們相信自己和自己的價值,因此他們能夠輕松地留下空間來聽取別人的意見,提供自己的建議,或者伸出援手。他們不會為自己證明什麽,相反,他們有遠見,他們會問:“我想知道,如果真的把心思花在這上面,我們能取得什麽樣的成果?”領袖散發出的正能量具有吸引力……因此,許多人都效仿他們,采用和他們壹樣的積極風格,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那麽,現在大家可以問問自己:  
• 以前,我在什麽時候表現得像個囚徒?
• 又在什麽時候表現得像個過客?
• 以後,我要怎樣做才能成為每天都全力以赴的領袖、改變每壹個和我接觸的人?
• 如果有意識地擔當領袖成了我生活、思考和行動的自然狀態,那會是什麽感覺?
大家甚至可以考慮寫壹張便簽,把它貼在自己工作的地方,讓自己每天都和它相對,便簽上就這樣寫:

現在,琢磨壹下這三種生存狀態,這就能有力地為妳指明生活的方向。如果妳發現自己的行為像個過客或者像個囚徒,別擔心。只要記住妳的立場是當壹位領袖、同時以這樣的姿態重新開始就行了。

現實很簡單:在我們的生活經歷中,我們在大多數時間裏都帶著這三副眼鏡中的某壹副。試著在30天時間裏通過“領袖的眼鏡”來看這個世界。我向妳保證,妳就再也不想以過客者囚徒的身份來審視自己的生活了。用這三種風格中的任何壹種都可以引領別人,但只有壹種能改變這個世界。妳會選擇哪壹副眼鏡呢?

摘自經理內參。
知識傳播俠 朱相湶 Norman

2014/12/01

從故事學職場成長(4):卡內基的應徵故事

某公司招聘一個負責採購物品的臨時員工,很多人前來應聘。招聘者經過一番測試後,留下了三名優勝者參加面試。

面試的最後一道題目是: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廠採購2000支鉛筆,你需要從公司帶去多少錢?

第一名應聘者的答案是120美元。主考官問他是怎麼計算的,他說:"採購2000支鉛筆可能要100美元,其它雜用就算20美元吧。"主考官未置可否。

第二名應聘者的答案是110美元。對此,他解釋道:"2000支鉛筆需要100美元左右,另外雜用可能需要10美元左右。"主考官同樣沒表態。

最後一名應聘者的答案比較特別,是113.86美元。他解釋說:"鉛筆每支5美分,2000支是100美元;從公司到鉛筆廠,乘汽車來回票價4.8美元;午餐費2美元;從工廠到汽車站為半英里,請搬運工人需用15美元;還有……因此,總費用為113.86美元。"主考官聽完,露出讚許的微笑。這名應聘者自然被採用了,他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卡耐基。

評論:
一滴水見太陽,不僅對人如此,對企業也是如此。據說,不少跨國公司的高階管理人每每與華人企業談合作時,都會溜到對方的廁所和食堂裡看一看,對這兩個地方認可了才有合作成功的可能。
同樣地,有些國內企業在面試人員時,也會特別注意一些應對禮節,以此瞭解應徵者的態度與習慣。
那些習慣於不拘小節的人員或企業,實在應該好好反思。
知識傳播俠 朱相湶 Norman